close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本報特約信貸

當代中國大陸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的來臨,給企業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在不斷地創新實踐中實現企業品質的提升。而企業文化在這一企業提升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裡我想圍繞“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文化任務”具體講兩個問題:第一,究竟如何理解“新常態”?第二,在新常態背景下企業文化建設面臨著什麼樣的任務? 如何理解“新常態”? 大家知道“新常態”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考察時提出來的,他講了這樣一段話:“中國大陸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就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的經濟與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前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相比較,今後中國大陸的經濟將步入中高速增長階段。這裡有相關背景來解讀,大家知道從十八大以來,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到2015年第三季度GDP增長是6.9%,對此大家就有一種擔心。甚至“十三五”規劃也透露了一些資訊,未來五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在6.5%左右。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應該看到,中國大陸經濟這樣一種運行態勢既有國家大的經濟環境的因素,即30年高速增長後要有一個重新的經濟調整;但同時也有國家主動的經濟調整的因素,這就是國家層面的經濟結構調整。所以我的一個解讀是,要注意最後一句話“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即要有一個平常心態來看待這種戰略上的調整。 我個人的體會是,所謂“新常態”實際上就是從以前高速的經濟增長向一種常態的經濟增長過渡,所以叫做“新常態”。大家知道,前3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東部地區經濟增長一直引領全國,反過來西部一些地區,特別是一些老工業基地反而經濟增長乏力。如:東北、山西等地的經濟增速已經跌落到省級排名的後幾位。這些地方的經濟面臨的陣痛可以說前所未有。“新常態”意味著什麼呢?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在倒逼我們改革,所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心的議題就作了這樣一個戰略調整。 面對“新常態”,我們今後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要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對此可以從四個方面作簡要的解讀: 第一,是從經濟高速增長向平穩增長期過渡。我個人的理解是,只要中國的經濟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但現在經濟學家的理解也不一樣,我在一些場合聽到有些經濟學家講,中國大陸的經濟未來十年只要不破五都屬於正常情況,當然官方沒有這樣的表述,“十三五”規劃是在6.5%~7%,國家對這個數字還是比較敏感的。 第二,是要從量的擴張走向質的提升,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什麼是質的提升,就是企業、產品的品質提升。有兩個詞說得非常好,一個是“責任”,一個是“擔當”。責任、擔當最後落實到“十三五”的整個規劃裡邊,同時給企業家們帶來了一個課題——品牌培育。只要把產品品質做出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那我們的經濟運行品質就提升了,自然就有國際競爭優勢。經濟發展光有量的增長還不行,蛋糕做得很大,但是這個蛋糕光在嘴裡嚼卻不願意往下嚥,因為品質不夠好。 第三,是要從要素、投資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原來我們拉動經濟增長主要靠要素、投資驅動,比如我上了一個什麼大的項目、發現了一個什麼能源基地,可能一下子這個地方的經濟就發展起來了。回顧改革開放的30多年,這樣異軍突起的地方、異軍突起的企業很多,但你發現不能可持續,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太大。如鄂爾多斯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談到鄂爾多斯,當地人曾經自豪地稱自己是“羊煤土氣”,可謂資源豐厚。鄂爾多斯最牛的時候能夠和香港叫板,說我們的人均GDP超過香港了,但是今天如何?你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品質還遠遠沒體現出來。所以必須關注發展的創新驅動。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呼籲創新是民族進步的動力,表明創新是一種全社會參與的行為。的確,創新可以說是一個全方位的話題,管理大師熊彼特曾經講過5種最基本的創新:開發一個新產品是創新;研製一項新工藝是創新;開發一個新市場是創新;培育出一個產品的原材料供給基地也是創新;但最後要落實到管理的創新,也就是管理結構、管理流程的優化。熊彼特談到的創新是從全方位的角度談創新。這就使企業管理者改變了原來的觀念,好像一說創新僅僅是技術研發層面的創新,如談服務文化的問題,我覺得有許多服務文化的背後,折射了員工、管理者在企業管理當中的一種品質。我們講細節決定成敗,我覺得這個細節可能更多是體現在管理層面與市場對接、與客戶對接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服務品質。 第四,是從經濟的一枝獨秀走向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往中國的發展模式總是將經濟擺在第一優先位置,在處理經濟與其他方面的關係時,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先污染後治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等現象。而新常態下的發展模式則正是要實現全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對等、均衡發展。因此,新常態下經濟、文化、環保與民生等諸多問題都是同步解決、相互促進的。需要強調的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制定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強調在“十三五”時期,要從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所發生的新變化,自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並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作為統領“十三五”全域的五大發展理念,這可視為黨中央對於新常態社會發展實踐的基本綱領。 以上幾點是我們理解新常態需要認真思考的幾個問題。總之,在這種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要培育發展平常心態。平常心是咱們老百姓經常講的,一個人擁有平常心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才能“處變不驚”,以平常心態來看待企業的變化、得失。 新常態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開展?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企業家的管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言道,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的文化。所以,思考新常態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開展的問題,首要的是企業家管理心態的調整與定位問題。我覺得每一個企業家或者管理者應該自覺反思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我們為什麼要做企業?人生就是選擇,我們通常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是行行出狀元,但有時我和企業家朋友交流時,我說你為什麼選擇做企業呢?你總得給自己的選擇一個理由吧。這個問題很重要,選擇就意味著責任,選擇就意味著使命。我們為什麼要做企業?可能是人生在十字路口當中的某一個選擇。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問我自己,比如說我為什麼選擇做教師的職業?總要有一個理由。明確了理由,我們的行動才會有方向感,才會避免行動上的機會主義。 二是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企業?這是關乎企業發展方向性的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講心有大目標,才有大未來,一個有信仰的企業老闆才能夠帶出一支有信仰的隊伍。一個企業家的高度、視野,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因此追問“成為什麼樣的企業”這樣的問題是很重要的。我們看到這30多年來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但短命的企業,這很大程度是和企業家的經營目標聯繫在一起的。總而言之,一個管理者應該有一個很深刻的思考:我們究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三是企業和社會是什麼關係?比如討論服務文化的問題,中心討論的也是企業和社會的關係問題。只有擺正了企業和社會應有的關係,我們才知道企業是怎麼兢兢業業為社會服務的,其實服務的前提是建立起與社會的良好關係。這就像人與人交流一樣,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秉持“人與人像狼一樣”的理念,以這樣一種價值觀去展開社會交往,大家想想這最終將是一種什麼結果?相反,如果彼此做到換位思考、互利共贏,堅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以這樣一種價值觀去交往又會呈現一幅怎樣的景象?今天企業家要非常自覺地關注社會,要把社會責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後一個問題,什麼是我們最想要的?如果問:“什麼是我們想要的?”這個問題好回答,因為是一個多元化的、生活化的、經驗層面的問題;但是當加上一個“最”字,追問“什麼是我們最想要的”時候,大家想想,這就是一個指向人們精神層面的哲學問題了,關乎人生觀價值觀。因為“最”是唯一的,它不可能在經驗層面完成。生活當中所有經驗層面的滿足都不足以支撐起最後這個問題,這就牽涉到企業的願景、企業精神層面的問題。人只有時時提醒自己“什麼是我最想要的”?才能避免企業經營中的投機行為、短期行為,步伐穩健地致力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這四個問題共同構成了“企業家文化”,這也是新常態背景下每個企業經營管理者需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企業具體管理實踐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未來中國企業文化面臨這五個問題:一是品牌戰略。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三是企業文化塑造。企業文化是這些年來中國大陸各種文化形態當中起步最早、發展最為迅速、操作也最自覺的一種文化。比如說機關文化、校園文化可以說還處在非常幼稚的階段,但是有兩種文化發展最為成熟:一種是企業文化;另一種就是大眾文化。大眾文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產品。四是企業社會責任。五是企業家精神的培育。企業家是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的資源。為什麼呢?他不像教授信用貸款,教授是評選出來的,企業家是市場歷練打拼出來的。所以當今社會企業家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應該通過健康的文化環境把企業家精神很好地培養起來。 今天,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關鍵環節還是培養“企業人”,即真正把我們的員工素質培育起來。而“企業人”最根本的標誌就是全身心融入企業,所以企業文化無論是從“形象”到“制度”再到“理念”的環節,都應該把人放在核心的位置去考量。 展望未來,我認為企業文化實踐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突出重點,不能包羅萬象。二是正確看待企業文化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建設要有平常心,不要以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去搞企業文化建設,不要把企業文化做成老闆形象工程,更不能把企業文化做成是和企業管理沒有任何關聯性的“兩張皮”現象。三是企業文化要在個性化上多下工夫。進入新常態,企業文化個性化非常重要。企業文化建設要葆有一種可持續心態。企業文化建設的平常心怎麼保持?我個人認為就是確信:企業文化建設是一條永遠也走不完的路,文化創新就意味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企業成長之路、企業管理之路、企業戰略選擇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所以你的文化建設就應該是一個伴隨著企業的管理與成長而不斷趨於完善的過程。(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鄒廣文) 【中央網路報】

企業貸款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本貸款報特約-企業管理-大陸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文化任務-035500773.html

個人信貸

6D325F5508B7A6CF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yoe7as01m 的頭像
    nyoe7as01m

    挖好康

    nyoe7as01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